close

10個小訣竅 單身者可以尋求更快樂的人生

 

「只有一個人用餐嗎」、「什麼時候要脫單」,許多話語都莫名意味著單身是一個比較負面的狀態。但單身比較不快樂嗎?心理學家發現,很多時候,「那都是自己想的,或是被影響的」。怎麼說呢?如果想要更快樂,又可以怎麼做呢?

凱蒂在28歲時離婚之後,覺得單身是件羞恥的事,所以她做了她認為單身者該做的事:過度約會、過度工作、過度社交,幾乎每晚都邀請朋友晚餐,因為她害怕寂寞。

現年36歲、擔任皮拉提斯教練的凱蒂表示,「那是毫不間斷的社交和轉移注意力。我變得絕望又憂鬱,希望能找個人、隨便哪一個人都行,將我從孤單之中拯救出來。」

是的,單身或許並不好過。但發表於期刊《Journals of Gerontology》的研究,或許可以為陷入這種掙扎的人帶來一些希望。

這項研究發現,今日的單身者,比過去的單身者更滿意自己的生活。德國老年學中心的研究者,分析德國老化調查(這是一項針對40-85歲民眾進行的全國性調查)的資料後發現,單身者年紀增長後,會變得更滿意自己的生活。專家表示,這些發現適用於許多西方國家。

這是很重要的資料,因為過去50年最重要的人口趨勢之一,就是單身者增加:2017年,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美國社群調查顯示,超過1.2億美國居民(佔18歲以上成人近48%)的狀態為離婚、鰥寡或是從來沒有結婚。1970年,僅29%的人口(3,900萬名18歲以上成人)為單身。

然而,單身者仍舊得承擔汙名。社會科學家、《單身,不是你想的那樣!》作者迪波洛(Bella DePaulo),自1990年代後期就開始研究單身,並提出了「單身歧視」一詞,來描述單身者受到的歧視。刻板印象包括,假定單身者都悲慘、寂寞或自私,假定他們都渴望結婚,假定單身者一定是出了什麼問題。

迪波洛表示,「部分單身者會將這一切內化,就算他們喜歡單身也不例外。他們有時甚至會認為,喜歡單身生活,本身就代表他們出了問題。」

看更多:單身的人說「一個人也很好」 這是真心話,還是逞強?

社會是圍繞著伴侶而組織,伴侶在俱樂部會員、門票、活動等各方面都能獲得好處。其他人向單身者提供建議,或是堅持幫單身者介紹另一半,也可能成為單身者的負擔。

迪保洛表示,單身者最難熬的時期,大約是30歲左右。結婚的壓力在這段期間最為強烈。朋友和親人正在準備或已經結婚,單身者常會覺得自己是多出來的人。對主要社交對像為其他伴侶的單身者來說,這種感覺也最為強烈;迪保洛指出,「伴侶通常會將單身的朋友降級至午餐、日間活動或小孩的生日派對,基本上就是不將他們視為真正的成人。」

單身者確實可以調整自身態度、變得更快樂。西門菲莎大學的研究中,心理學家準備了兩篇編造出來的文章,一篇指出單身者通常比較快樂,另一篇則指出單身者通常比較不快樂,並給予單身者閱讀其中一篇文章。與閱讀負面版文章的人相較,閱讀正面版文章的人,回報的人生滿意度較高、對親密關係的渴望較低。

社會心理學家、此研究的首席研究者葛梅(Yuthika Girme)表示,基本上,「如果你害怕單身,那就會影響你的幸福水準。」

那麼,該如何成為快樂的單身者?

將焦點放上為自己創造完滿的人生,而非尋找另一半;在身邊放滿其他的快樂單身者;注意你和其他人在指稱單身之時使用的語彙(例如,一個人走進餐廳時聽到服務生問你:「只有一個人用餐嗎?」),自豪於你為自己創造的人生。

臨床心理學家、《How to Be Single and Happy》作者泰茲(Jennifer Taitz)表示,「快樂現在就掌握在你手中。它不需要超出你掌控的外在條件,例如找到另一半。」

2010年離婚的凱蒂,在兩個最好的朋友於幾年前移居歐洲之後,轉變了她的單身生活。一開始,她嫉妒她們享有的自由,也因為自己不快樂而困擾。她覺得自己的約會生活像是一連串死路,也對自己的社交生活不滿意。她表示,「我在那一刻決定,不要再為其他人而活、不要再為可能的親密關係保留空間。是時候百分之百為自己而活了。」

看更多:保持單身! 如果你還在期待「幸福快樂日子」

全文續:

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95419

Web Only 編譯 黃維德

2019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ouissmile555 的頭像
    louissmile555

    單身一朵花

    louissmile5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